共1页 第1页 [zt]没有任何借口:对一本畅销伪书的批判
库布里克的经典战争片《全金属外壳》,花了几乎一半的篇幅来描述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接受训练的情景:一帮新兵伢子在魔鬼教官的变态训练下,如何由一群参差不齐的年轻人变成冷酷的战争机器。影片用讽刺的手法凸显了军队训练的滑稽和残酷,一方面,士兵们在训练中一边自慰,一边列队行走;另一方面,一个淳朴的青年活活被折磨成精神失常,最后开枪把教官给崩了。
印象深刻的是,在训练中,新兵们只能对教官有两种回答:“是的,长官”,“不是的,长官”。那个变态的教官不接受士兵们其他的任何解释和借口。
据说,现在有本正在企业里流行的书正翻炒美国军队的训练宝典。书里面列举了西点军校所谓的悠久传统:遇见军官问话,只有4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书的封底甚至列举在世界500强的企业里面,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经理、董事一级的有5000多名。说是任何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
乖乖隆得冬!继《给加西亚的信》和《谁动了你的奶酪》之后,中国企业的老板们终于又找了一本可以意淫员工的最佳读本了。据我所知,不少企业老板已经给手下的每个经理都发了一本《没有任何借口》。
以我在企业以及为企业服务的经验,这本书肯定是会被老板们青睐的。没有老板不喜欢类似的话语:“工作不是我们谋生才做的事情,而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如果员工都能像书中煽动的那样,无条件地将“责任”和“荣誉”视为在企业服务的道德教条,那么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将无比的轻松,管理学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和理论都可以付之一炬。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员工的责任感和热情,一定是靠企业的激励和绩效机制来激发和维持的。说白一点,员工与企业其实是再简单不过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员工打工,老板付薪,一分劳动一分报酬。如果企业起码的激励机制都没有建立起来——既无法考核员工到底做出怎样的绩效,又缺乏对高绩效的奖励和低绩效的惩罚——我实在想不明白,老板们凭什么要求员工被《没有任何借口》感动,甚至付诸实践。
套用周星驰无厘头的经典对白,老板们在意淫员工的责任感和忠诚度时,“给个理由先”。你企业凭什么要求员工在工作中“没有任何借口”,把工作视为“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
顺便再提一下,在美国即使有《没有任何借口》这样的小册子刊行,同时企业在雇佣员工上也要受制于行业工会和劳工组织的制约。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时刻检讨在雇佣、培训、绩效考核、福利、薪酬支付等方面,千万不要违法或者有被工会或劳工组织抓住把柄的地方。而中国的企业,还没学会直立行走,就希望在110米栏上夺冠。做梦去吧。(唐映红)
愤怒!调动动员工奴性的书居然畅销
《没有任何借口》(写明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费拉尔·凯普著),闪电般地登上了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并且被很多媒体誉为“最完美的企业员工培训读本”。据《南方都市报》9月25日B37版报道,这本畅销书的作者竟是“假人”,作者是假的,评语是假的,一切都是中国人自编自导的。该书的出版手法、吹捧手法令人震惊,但更令人震惊的是一本绝对强调员工顺从、全面调动员工奴性的书在中国竟然如此受欢迎。奴性等同于完美,令人震惊。
这本书贴上了洋人的标签,怕是畅销的原因之一。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没有任何借口》是这样介绍作者的——费拉尔·凯普:职业演说家、咨询专家、美国职业训练与发展中心创始人,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曾任美国陆军特种部队指挥官,多家著名独立董事和职业培训家。再加上书中处处拿西点军校的军规作为规范员工的“圣经”,更增加了这本书的神秘性、伪权威性。某些媒体竟然声称:“它应当像员工手册一样,分发给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崇洋未必是好事,但毫无原则地崇拜就有问题了。现在很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的洋书都会标上这样的评语——该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雄踞N周,得到众多专家的一致推荐,至于到底是真是假,百姓们倒是无从查证。但类似的真实谎言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制造,而受众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受骗。
这本书畅销的原因之二,怕是因为书的内容正中老板们的下怀。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没有任何借口》一书出版后,机械工业出版社向全国数千家大中型企业发出推荐信,结果有一百多家企业老总亲自出面,推动员工学习《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用西点军校的条条军规来要求员工,偷换概念,把员工简化成为赚钱的机器。员工肯定不能等同于军人,军队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是他的职业特殊要求;而对于员工来讲,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首先是谋生的手段,工作不应该凌驾于生命之上,工作是生命的选择对象之一,而绝不是生命的全部。书中引用——西点军校里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就是遇到军官问话,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笔者想问的是,如果企业主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要员工卖身、做三陪为公司争取业务,员工是不是要照做不误?
而媒体的推波助澜也起到助纣为虐之功效。出版方与媒体共同制造了一个最完善的销售“神话”。强大的媒体攻势给这本书颁发了各种文字奖章,最终将它推上了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这本书以“成功”作为诱饵,正试图说服企业主把员工培训成绝对服从的工作机器、赚钱机器,它将使本已窒息紧张的雇佣关系变得更加貌合神离。这本书的推而广之,正以暗渡陈仓的方式,慢慢剥夺员工说“不”的可怜权利。它的畅销,令人担忧。(胡传吉)
(原作载新浪网《青年参考》 裘一平推荐)
《联合早报网》
阅读次数:6891 2004-11-24 21:35@本站
续1
《没有任何借口》身份打假
10/08/2004/08:29 华夏经纬网
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没有任何借口》一书已在国内流行大半年,据估计已经卖出200万册。然而近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也推出了一本名为《没有任何借口》的图书。昨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关人士向晨报记者透露,自己出版的《没有任何借口》一书才是正规的版权书,目前在市场上流行的与该书类似的图书皆是拼凑而成的“伪书”。
授权出版编译创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关人士向记者反映,真正美国原版《没有任何借口》(《NoExcuseLeadership》)是由美国人布瑞斯·巴勃所写,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引进,目前才刚刚面市。现在市场上已经流行的类似内容的图书,特别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没有任何借口》销售最好,但这些书都不是正版引进图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布瑞斯·巴勃所著《没有任何借口》一书的责任编辑耿华军介绍,2003年11月份国外原著《没有任何借口》才刚刚在美国面市,今年年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从约翰·威利(亚洲)出版公司获得正式授权,进入翻译阶段。然而此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没有任何借口》(《NoExcuse!》)却在市面上流行起来。为此,他们立刻找到约翰·威利出版公司,该公司随即向美国出版商协会提出请求,查阅了美国所有的出版资料,却都没有发现《NoExcuse!》这本书的任何资料记载。而记者在机械工业版的《没有任何借口》版权页上,的确没有发现引进版图书必须登载的“版权贸易合同登记号”。
针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说法,机械工业出版社市场部主任王燕表示,双方在认识上存在着差异,机械工业出版社采用“编译”方式出版《没有任何借口》,并没有原文翻译国外的著作。同时,王燕也承认,机械工业出版社并不具有《没有任何借口》的版权,但没有版权并不代表不能编译,机械工业版的《没有任何借口》很多内容是自我创作。
原人原著借用笔名
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上标明的作者是费拉尔·凯普(Ferrar·Cape),而美国原著作者是布瑞斯·巴勃。记者在网上进行搜索时,发现这个名字除了在机械工业版《没有任何借口》的中文介绍中曾出现外,并没有找到其他任何外文资料,但是关于布瑞斯·巴勃的外文资料却很多。
对此,耿华军直言不讳:“所谓美国人费拉尔·凯普,其实是个假造的人。”耿华军表示,他们曾委托约翰·威利出版公司向美国出版商协会提出请求,查询“费拉尔·凯普”的外国资料,但是同样没有查到,美方肯定这个作者是假冒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法律顾问张崴律师表示,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还伪造了对该书的评语。张崴律师曾调查了那些印在机械工业版《没有任何借口》封底的评语,发现都是假的。
对于这些说法,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是好书就足够了,作者是谁并不重要,而且作者也同样可以用笔名或者化名。但针对海外对该书的种种评价,该负责人却不肯置评。
仅书名相同不构成侵权带来知识产权信誉危机
记者分别翻阅了两个版本的《没有任何借口》,它们阐述的都是美国西点军校所奉行的一个准则,但内容、章节安排、结构布置却不尽相同。
记者采访了上海市申达律师事务所主任陶武平。他表示,如果这两本书仅仅是书名相同,内容不存在抄袭,那么机械工业出版社不构成侵权。
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众表示,法律允许作者署名或不署名,或署笔名、假名。伪造评语也无法按照商品的“假冒”或“欺诈”来判定,很难追究出版者的法律责任。
张崴却认为,伪造者省去了昂贵的引进版权费用,也省去了翻译的工序,从而占有了时间优势,是一种低成本的倾销,会使守法经营者受到打击。而从更长远来看,这还将引起中国在国际上的知识产权信誉危机,最直接的一个危害就是,现在很多国外出版商拒绝跟中国合作。
新闻链接:
《没有任何借口》是一本培训企业员工职业精神的读本,要求员工在极端条件下做出优异表现,无论成功的几率有多小,都强调坚持不懈,不惜任何代价获取成功。
来源:新闻晨报
2004-11-24 21:39@本站
续2
伪书《没有任何借口》拷问出版诚信
主持人:本报记者 桂杰
嘉宾:
齐相潼 中国版权中心常务副主任
王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
当你发现一本被奉为流行宝典的引进版畅销书是一本由国内写手组装而成的书时,你心里的感觉会怎样?
日前,中国的出版界开始捉鬼。在畅销书排行榜上一直排名稳居前列的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没有任何借口》成为媒体炮轰的第一“伪书”。本报特别报道11月17日曾刊出《最畅销企业员工培训读本揭秘》,对于这本伪造但销量惊人的畅销书予以关注。
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也推出了《没有任何借口》。美国约翰·威利出版公司(亚洲)同时发表了声明称《没有任何借口》、《美国陆军领导力手册》两书仅授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大陆简体版权,在此之前没有授权其他出版机构。现在中国大陆市面上流行的同书名、类似书名图书,都不是授权版本。该公司将保留向中国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以及向中国新闻出版管理机关申告的权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表示,近年有多种引进版图书被这样被跟风仿冒,从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如《培育男孩》一书发行不久,市场上就出现了《培养男子汉》、《塑造男子汉》。《没有任何借口》尚未翻译完毕,同名的《没有任何借口》(机械工业出版社)、《没有任何借口Ⅱ》(中国工人出版社)、《没有任何借口全集》(朝华出版社)就在市面上发行了。《西点领导课》正在校对之中,近似书名的《西点法则》(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就闪亮登场了。引进版图书尤其是畅销书的跟风仿冒现象引起了业内相关人士的强烈关注。
绝对服从不是《没有任何借口》真正的思想精髓
记者: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没有任何借口》之前,一本署名为“(美)费拉尔·凯普著,金雨编译”的同名书籍已经在市场上大卖,这本书在畅销的同时也遭到了激烈的批评,有人认为这本书用西点军校的条条军规来要求员工,偷换概念,把员工简化成为赚钱的机器。我想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本通过正当渠道引进的《没有任何借口》一书的内容是什么,请介绍一下。
王磊:正版原著《没有任何借口》(《No Excuse Leadership-Lessons From The U.S.Army's Elite Rangers》)全书25万多字,由10位原美国游骑兵学院的军官和士兵所讲的故事组成。熟知美国军事史的都知道“没有任何借口”的思想是在游骑兵学院中源起,并被发扬光大,乃至被推广至美国军队的。
跟风书和正版原著的主旨思想可谓大相径庭。正版书通过10大行为准则,以人性化、科学化的手段,“促使员工在极端条件下做出优异表现,无论成功几率多小,都能坚持不懈,以培养员工不惜任何代价获取成功的精神力量”,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是“领导力”——一个理想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是某种意义上的领导者。这才是《没有任何借口》真正的思想精髓。
而同名跟风书讲的则是企业员工对公司、上司、老板要忠诚、服务,强调被动服从的所谓“执行力”。而跟风拼凑的《没有任何借口Ⅱ》内容更令人啼笑皆非,居然还有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成一行”。可见,这些跟风书根本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编译不是著作权的法律概念
记者:据了解,除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没有任何借口》,其他的跟风书的作者都署名为“费拉尔·凯普(Ferrar Cape)”,有的版本还署“费尔拉·凯普”或只署“凯普”,但经过查证,并没有找到这些作者的任何资料,全球最大的图书网站亚马逊书店,也查无此人和他的《No Excuse!》一书。我们还注意到,这些书把译者都标为“编译”,那么,“编译”这个不太正规的用法该怎么理解?
齐相潼:编译不是著作权的法律概念,这个词是出版业界使用的概念,可以笼统地理解为出版加翻译,有人说是编辑加上翻译,我认为,编辑也好、翻译也好都涉及到著作权法的问题,必须要有授权许可,因为很多书尽管没有原文翻译,但你是不是节选了,编选了,把它翻译了,只要有就都不能回避著作权问题。
王磊:跟风书的策划者自以为钻了以上空子,就可逃避法律的追究。其实,他们的违法行为是很明显的。他们在书上捏造外国作者,胡吹在国外的发行量,伪造外国书评,将“伪书”冒充为引进版,这首先欺骗了广大读者,侵犯了读者的知情权,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这些跟风书看似一种“养料”,但却是“劣质奶粉”,长期吸收将可能产生思想上的畸形
记者:但这种所谓“编译”的书,对于很多读者来讲难辨真假,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产品,那么,在超市里买了一个经过虚假宣传的假冒产品,尽管它的质量不一定不好,我们还可以索赔,但买了一本冒名顶替的书,对于读者会造成更深的伤害。
王磊:我认为,《没有任何借口》的伪外版书对于渴望获得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的中国读者来说,虽然看似也是一种“养料”,但却是“劣质奶粉”,长期吸收将可能产生思想上的畸形。
齐相潼:读者对于图书的选购也应当有相应的常识。一般来说,正当引进的国外版权,按照国家规定程序开展的版权贸易,都应当到国家版权局指定机构进行合同登记,这样,在书的版权页上都会有引进版图书应当登载的“版权贸易合同登记号”。
诚信是出版道德的底线,这个底线如果都不要了,在市场上赢得多少经济利润都是得不偿失的
记者:我们了解到,署名”(美)费拉尔·凯普著、金雨编译“的机工版《没有任何借口》一书到今年10月已经再版24次,销售量超过200万册,那么社科版的书正式面世这么长的时间里为何没有把这件事捅破了,说出来引发讨论呢?
王磊:我们虽然在年初就得知了此事,但对于对方的书到底是真是伪也不敢肯定,所以又辗转到美国了解求证,花费了很多时间。在这期间,国内的一些媒体对那本“伪书”也有所披露。而我们也想等自己的新书出版之后再把这事说开显得证据更确凿。但是,对方的那本书热销的情况也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觉得,诚信是出版道德的底线,这个底线如果都不要了,在市场上赢得了多少经济利润都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信誉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齐相潼:我更愿意用跟风出版来界定这种现象,跟风是出版界的一个不良现象,不管谁在前谁在后,它的实质就是利用市场产生的效应进行模仿经营,这个概念不是著作权法调整的范畴,但这种不良经营方式可能会涉及不公平竞争。出版社如果想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用《不公平竞争法》来调整。

2004-11-24 21:57@本站 共1页 第1页 评论:
短信评论请编辑PL915+空格+内容发送到037160599922
河南联通用户可直接编辑评论内容发送到1065600600211915
以上短信端口不另收取信息费。
发表评论:
|